1. 何为结构思考力

结构存在于每个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无穷变化中,每个局部表现整体,而局部的意义又由整体来决定。因此,当面临一个问题时,如果可以从结构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,可以让我们看得更全面、更清晰。

具备结构思考力有什么好处:能够抓住主要矛盾、快速理出重点、主题明确、结构严谨、思路清晰、语言准确。

结构思考力的应用无处不在,只是很多人只是在潜意识层面不自觉地使用,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让我们做到 隐性思维显性化,更好地使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自己做到思考清晰、表达有力!

结构化的思考能力可以说是管理者必备的技能,级别越高的管理者需要的概念性技能越强,起着统一和协调的作用,以整体的视角看待问题,结构思考力就是概念性技能中最关键的技能。

很多人可能会误解结构思考力讲的是“逻辑”。逻辑确实是思维的重要部分,按照著名的思维训练专家德博诺先生的观点,逻辑是思维的加工阶段,加工阶段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阶段是理解阶段。人们往往在未全面理解情况的基础上,就迫不及待地进入到思维加工阶段,虽然逻辑正确却很难得出有价值的结论,就如同你给计算机输入了错误的信息,尽管计算机的程序再正确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。因此结构思考力更加接近于“理解”阶段。

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总后分的思考过程,想要全面清晰地审视问题,需要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,而不是拘泥于细节

可以采用金字塔结构的方式思考,纵向结构上,每一组的观点都必须是其下一个层次观点的概括;横向结构上,每组各个观点互不重叠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,这是一种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立体化思维

构建思考结构的五个步骤

明确理念打基础—>基于目标定主题—>纵向结构分层次—>横向结构选顺序—>形象表达做演示

2. 明确理念打基础

明确理念主要是明确结构思考力的一些基本理念,结构思考力有四个基本特点:论、证、类、比

2.1 论,结论先行

结构思考力强调的是先总后分,即先说框架,再说细节,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听众迅速抓住重点和主旨,可以提高表达的效率和效果。

特别是在汇报工作的时候,先说结论作为开场,然后再阐述观点,最后再总结观点,会给人结构清晰,主题明确的感觉,效率也会提高

2.2 证,以上统下

这里的证表示结论需要有充足的理论支撑

如果一份报告做到了以上统下,那么可以自信的对对方说:“如果您有时间,就把我们的报告详细看一遍;如果您要是没有时间,只看报告的标题就可以了。”因为报告的标题做到了结论先行同时符合以上统下的原则。

2.3 类,归类分组

分类指在脑海中对事情进行分类,比如在回答问题时,可以采用诸如:“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建议”的方法,可以使沟通更有效率。特别是对于琐碎的事情比如收拾行李,很容易遗漏东西,但只要提前分好类就可以提高整理效率

2.4 比,逻辑递进

“比”,指的是逻辑递进,每一组中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,这种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,更容易让对方记忆。比如学习历史知识,如果只是单个独立的历史知识点学习,很容易就忘记了,而如果把他们串成一条时间线,形成逻辑上的递进后,可以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。

3. 基于目标定主题

3.1 确定目标

先看一个实验:先让一个人在房间环顾四周,然后闭上眼睛,问他房间里都有哪些颜色,结果大家能够说出的答案一般很难超过5~6种;但是如果对同一个人重复刚才的实验,再问他相同的问题,一般情况下答案会超过10种甚至20种以上。

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,当一个人没有目标的时候,注意力是分散的,因为不知道会问什么问题,而第二次的时候,已经知道会问颜色有几种,所以注意力都在观察房间里有几种颜色。可见目标可以把一个人的能量集中,因此要注意,方向往往是努力的前提,如果一个人的方向错了,那么努力只能是南辕北辙。

比如销售确定目标的方法:

  • 确定目标前需要先设定好场景,比如时间、地点、人物等
  • 场景越具体内容才能更准确
  • 目标需要从客户的角度思考,比如在我们完成销售表达后,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
  • 这些行为到现场要是可达成的

3.2 设定主题

结构思考力一直强调的是“结论先行”,因此这里的主题就是源于目标的结论。

比如举行会议时,有一些会议的主题模糊不清,类似××产品介绍、关于会议决议的报告等等,这些主题一看就让人觉得枯燥无味,首先主题不明确,太空泛。因此可以得出设定主题时,首先要明确结论,一个为目标服务的结论,只有明确了方向才好定主题。其次主题也是需要包装的,在设定主题前要提前调研好受众对象,有针对性的定主题,总结其基本原则是:简单、准确、利益(从对方角度出发)

3.3 设计序言

在开会时,主讲者讲了一段时间后,台下的听众一缓神往往不知道讲到哪了。又比如拿一本书来看的时候,看似翻了几页,其实一点没看进去。因此在开头应该有一些可以吸引读者的总结,那就是序言,这是一种可以快速抓住对方的开场方式。

序言基本要素:S(情景)、C(冲突)、Q(疑问)、A(回答)

序言的四种模式:

例如我想做一篇关于自己近期租房经历的全攻略,序言可以这样构思:

讲完了序言,把观众带入情景中,就可以开始讲正文了

4. 纵向结构分层次

4.1 自上而下

先看一张对比图

为什么开会时下面的人经常会睡着,而看电影却可以一直保持到电影结束而不会打瞌睡呢?因为电影一般会在开头抛出一个悬念,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一个的解开,当所有悬念解开后,电影也差不多结束了。这在结构思考力中叫作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

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一般包含两个步骤:设想问题,回答问题

设想问题时一般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,形成以对方需求为中心的思维模式;同时可以通过5W2H确保问题被全面覆盖,如下的5W2H原则设想问题表

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准确、清晰地界定问题,抓住问题的框架,从本质上掌控问题,有助于提高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和全面性

对于回答问题这一步骤,如果提前想好答案,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而答案必须要是结论。以上统下,就是下面的每一个都是回答上面问题的答案,且对于问题的回答要准确,不同分类的问题都应该有不同分类的答案

4.2 自下而上

如果说自上而下是疑问回答做分解,那么自下而上就是概括总结做聚合。

有时候面对零散的信息,往往不能清晰的理解其含义,只有整理分类提取后才能得到最终的主题。例如女生相亲的时候,面对媒婆给出的一大堆信息,很难直接看出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,如果把信息整理一下就一目了然了。

容易发现,自下而上有一些步骤规律:收集信息—>分类—>概括总结

概括总结时需要注意:寻找共性,通过共同点概括结论,可以适当加一些修饰,以达到感动人心的效果

4.3 上下结合

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不会单独的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,一般都会结合使用。首先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确定目标和执行计划,然后定期自下而上的总结和复盘。比如工作中使用的OKR,在一年开始时都会自上而下的制定一个总体的框架和目标,再细分大概的步骤,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自下而上微调以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
5. 横向结构选顺序

在横向结构中,关注的是同一组思想的横向之间是否做到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。

5.1 演绎

演绎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,去认识个别的、特殊的现象的一种论证推理方法。

演绎论证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标准式,另一种是常见式。

标准式:是理性思考的根本,让表达极具说服力

一个推理的前提能否合理地得出结论,实际上并不取决于前提和结论的思想内容,而是取决于其思想形式,更为直观的形式就是:所有M都是P,所有S都是M,所以所有S都是P

常见式:最常见、实用的说服方式

现象是What、原因是Why、解决方案是How。毛泽东也教导我们要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其实也是指现象、原因、解决方案。 如下是结合工作的一个案例:

演绎之所以在结构思考力中运用后,觉得说服力非常强,是因为它有强大的逻辑学理论作为依据

5.2 归纳

归纳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、原则或结论的方法

归纳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分类,归纳分类可以将隐性经验变为可复制、可传承的显性智慧

归纳中一般有三种分类方式:按时间顺序分类、按结构顺序分类、按重要性顺序分类

横向结构的作用是要做到符合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,因此确保这两点要求的第一个原则,就是要保证每一组思想中运用的是时间、结构、重要性当中的一种分类,而不是交叉使用。比如你不能前两部分按照时间分,第三部分按照结构分,这一定就存在交叉造成分类不清。

在分类过程中尽量遵循MECE原则,MECE(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)的中文意思是“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”,即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,能够做到不重叠、 不遗漏的分类,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,并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2✕2矩阵是创建MECE特别有效的工具

5.3 使用场景

演绎适用于需要说服对方时

归纳适用于对方关注解决方案时

6. 形象表达做演示

6.1 卖点包装

包装可以让对方更容易记忆并接受你的观点

常用的方法有:类比、引用、整合

类比:(把房地产的工作类比为打仗)

引用:(某公司的出海计划)

整合:(抢钱、快人一步——渠道4G终端营销,通过对色彩、词语、数字的整合进行包装)

6.2 形象表达

① 在演示前最好先在脑海里构思,不要看ppt或稿件,直接在草稿纸梳理结构,更能逻辑清晰

② 用结构化的方式演讲,每一个ppt页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金字塔结构